李 然:奋进国际高科技前沿 助力京港创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9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北京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实现了特大型城市减量下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推进首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制造业在推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贯彻新理念,开创新格局,将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式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全国高校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发挥首都精英人才聚集优势,打造世界人才新高地,为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瞄准国际高科技竞争前沿,抢占高端制造战略制高点。全球高端产业竞争贯穿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全创新链条各核心环节,涉及从关键设备、关键零配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和工业设计和运行软件系统的全产业链条的各核心环节。首都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系统论方法论创新产业链政策体系,将政府管理思维和治理逻辑率先突破传统理念和传统模式,瞄准国际高科技竞争前沿,大力支持高端产业全创新链和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性并从系统性创新视域持续优化和升级产业扶持政策。可以按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创新链和全产业链融合性和系统性本质特征,设立打破传统部门分割的具有最高管理和协调机制的新型领导机制,针对具有国际竞争力重点扶持产业的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发展任务设立特别领导小组,解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攻关和实现关键创新领域财政资金集中统一使用的领导体制,确保在关键竞争领域发挥集中力量高效率集成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尽快实施首都基础研究财政资金投入的“强基计划”。强化“人力资源”和“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深度融合体系。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可以聚焦中国特色财政政策体系建设,把首都高端科技基础研究领域作为重点,全面改变和扭转传统科研体制经费投入模式,特别是对产业链单个核心企业资助扶持的政策,提升为按照系统化思维,全创新链条、全产业链条、全供应链条对各个企业进行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实施全创新链、全产业链资助和发展促进政策,实现产业扶持系统性、一体化式的自主突破新格局。
以原始创新、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造处于全球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团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重大产业变革新机遇,北京要积极统筹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技术、设备的引导地位和绝对控制力量。打造在全球当前和未来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拥有关键主导地位和重要影响力的具有全球一流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可以将改革突破口聚焦人才评审和考核制度,真正确立以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或颠覆性技术创新领域的自主突破为选拔和考核原则,将培育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各层次高科人才队伍,作为北京率先打造“全球人才高地”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要重视发挥北京在集成电路产业等高端科技产业领域的全球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机会,推出以家庭为单位加入中国国籍的人才绿色通道制度,充分吸聚全球战略科学家、关键技术攻关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利用具有全球竞争力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高端产业领域的急需紧缺专业技能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以推进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先行先试加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规则的探索和完善,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将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管理服务方式深刻变革。紧紧抓住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契机,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为着力点,打造数字化示范项目,促进数字经济集约化、集群化和高端化发展,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加快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面向全球的中长期开放式科技计划,构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相关规则的完善,争取更多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研发机构落地中关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强京港在绿色金融以及高端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领域金融创新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顺应绿色发展新机遇,要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体制机制优势,构建京港深度链接,服务高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以及实体产业的新型现代金融支撑体系。重点服务好首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企业以及和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精准导入香港和国际资本支持。可以推进京港金融机构先行先试,创新金融合作,聚焦解决以制造业为主、实体经济部门维持正常市场经营运行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融资贷款需求。强化京港打造新型“现代金融”体系,“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深度融合体系为战略契机,通过为新兴战略企业或产业全生命周期所蕴含的不同形式融资需求,提供全周期链条式的金融服务,形成京港金融和实体经济“互利共赢式”新型长效机制。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前行方向。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握历史发展新机遇,继续开拓奋进、勇毅前行,为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北京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侨联兼职副主席,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会长)
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版权所有
侨联概况
我要投稿
我要咨询